茶叶基地种植优势
地理:
通江县位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,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,居北纬31°39′~32°33′,东经106°59′~107°46′之间。有“依三巴之旧域,控全蜀之左隅”之称。全县幅员4116.58平方公里。县域东接万源市,南邻平昌县,西靠巴州、南江二区县,北连陕西省南郑、西乡、镇巴三县。
通江县森林覆盖率达57.6%,境内气候宜人、雨量充沛。经由公司科研部长期考察,分析土质,精心选址,结合高山出茗茶,定点通江。茶园平均海拔1200米,常年云雾缭绕,犹如仙境。茶苗选取尤为苛刻,其先以优品种进行检测、科研、试载,培育出通江白茶品种。
海拔:
通江县属中、低山区,包括中切割低山、中切割中山和深切割中山。呈“三山夹两谷”地形。地貌基本特征有三:低、中山界限明显,均受三个二级构造单元的构造线控制。涪阳-五龙山鼻状构造轴线,为通江县境低、中山的分界线,此线以南为中切割低山。川北台陷与米仓山、大巴山交界线,形成县境中切割中山与深切割中山的分界线,此线以北为深切割中山。米仓山台穹中楼子庙空山坝挠曲褶皱带之南端,为通江县境岩溶地貌的分界线,此线以北为中山岩溶地貌。切割深,多窄谷、峡谷。中切割低山切割一般600米,多“V”型谷、平底谷;中切割中山切割一般700~900米,多窄谷;深切割中山切割高达1200米以上,多峡谷。三级阶梯状构造,从北至南逐渐降低。北部深切割中山海拔1500~2000米;中部中切割中山海拔1300~1500米;南部中切割低山海拔800~1000米。
茶园平均海拔1200米,常年云雾缭绕,犹如仙境。茶苗选取尤为苛刻,其先以优品种进行检测、科研、试载,培育出通江白茶品种。
通江县亚热带季风气候。春暖秋爽,夏热冬冷,降水集中,雨热同季,四季分明。多年平均气温13.9℃,大于或等于0℃的积温为5136℃,大于或等于10℃的积温为4644℃;通江县日照较充足,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05.2小时,无霜期210.7天。
产地:
通江县森林覆盖率达57.6%,境内气候宜人、雨量充沛。经由公司科研部长期考察,分析土质,精心选址,结合高山出茗茶通江。茶园平均海拔1200米,常年云雾缭绕,犹如仙境。茶苗选取尤为苛刻,其先以优品种进行检测、科研、试载,培育出通江白茶品种。
通江县隶属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,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,居北纬31°39′~32°33′,东经106°59′~107°46′之间。通江县幅员4116.58平方公里。县域东接万源市,南邻平昌县,西靠巴州、南江二区县,北连陕西省南郑、西乡、镇巴三县。通江县南距达州市150公里,距重庆市420公里;西距巴中市89公里,距省会成都市580公里,距广元市270公里;东距万源市180公里;北距陕西省镇巴县158公里;西北距南江县131公里。
通江县亚热带季风气候。春暖秋爽,夏热冬冷,降水集中,雨热同季,四季分明。多年平均气温13.9℃,大于或等于0℃的积温为5136℃,大于或等于10℃的积温为4644℃;通江县日照较充足,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05.2小时,无霜期210.7天。通江县有煤、石油、天然气、铀等矿产资源。通江县有水杉、三尖杉、银杏、鹅掌楸、红豆树、领春木、华榛等生物资源。
茶树:
茶树的繁殖多采用带根栽培育苗法,过去的压条法因繁殖速度过慢,现已很少人使用。
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。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,也制约着茶树生育速度。温度对茶树的影响,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个方面。
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,地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。但气温与地温是相互关联的。就气温而言,从热带到温带茶树都能广泛的适应。但作为生育来说,有三个基点温度,即茶树生长的起点温度,适宜温度和低限温度。
1.生长起点温度
引起茶树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之谓生长的起点温度,在生物学上称此温度为低限温度值。多数茶树品种日平均气温需要稳定在10℃以上,茶芽开始萌动。但也有少数品种或者由于其生态环境的不同,在不到10℃时已开始萌动,如浙江的碧云,龙井43,江西婺源早芽等茶芽萌动的起点温度是≥6℃,这类属早芽品种,开采期可比其他品种提早。
2.适宜温度
茶芽萌发以后,当气温继续升高到14-16℃时,茶芽逐渐展开嫩叶。茶树生长适宜温度是20-30℃之间,若在此范围之内,则茶梢加速生长,每天平均可伸长1-2厘米以上。我国大部分茶区自清明(4月上旬)至霜降(10月下旬)以前,日平均气温都在20-30℃之间,正是茶树生长适温时期,也是茶叶的采收季节。
在茶树生长季节生物学有效温度(日平均气温10℃以上)累积值,称之谓有效积温。茶树生长适宜的有效积温在4000℃以上。我国茶区的年有效积温一般在4000-8000℃之间,有效积温越多,年生长期越长。我国南北各茶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,茶树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,多数茶区茶树的全年生育期约为8-9个月,而可采期为7-8个月。
3.低限温度
我国大部分山区,进入12月以后至次年2月一般平均气温低于10℃,茶芽停止萌发,处于越冬休眠状态,甚至有时出现严重的低温霜冻,对茶苗、幼树或抗寒性差的品种还会受到冻害。茶树能忍耐的低温度,因品种、树龄、器官、栽培管理水平、生长季节而异如当气温降到-2℃时,茶花大部分脱落而死亡;气温下降到1-2℃时萌发的茶芽也会枯焦,而茶树的枝梢忍耐低温的能力较强,乔木型大叶种能忍耐-5℃左右;灌木型中、小叶种能忍受低温的能力更强一些,一般在-10℃左右,若处于大雪覆盖,则可忍受零下15℃左右的低温侵袭。又如,不同品种茶树的抗寒能力固然不同,但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也不一样,如政和大白茶在福建能忍耐-7℃低温,而生长在皖南茶区却能忍受-8至℃-10℃的低温。一般说来,低于茶树所“忍耐”的低温度限度时,就会产生冻害。茶树发生冻害的程度,除与温度高低直接有关外,与低温持续时间、风速、冻结时间也有密切关系。据浙江气象局在浙江嵊县的调查,茶树越冬期间,当气温降至-6℃左右,连续冻结6天,西北风风速每6-8米时,当地的茶树品种嫩梢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;当低温度降至-8℃连续冰冻12天以上更会引起严重冻害,使茶嫩梢冻死老叶变黄。一般来说,在**的低温条件下,低温和土壤冻结时间愈长,加上干燥的西北风或早春气候转暧后突然降温等,都会使冻害程度加重。
温度过低固然会使茶树遭受冻害而损伤,温度过高也会引起茶树的热害,但遇到的机会不多。如当日平均气温到35℃以上时,生长便会受到压制,日高气温到39℃,在降雨量又较少的情况下,有的茶树丛面成叶出现灼伤焦变和嫩梢萎蔫,这种现象为茶树热害。通常是新梢和嫩叶比老化的枝条更容易受到这种逆境的危害。
土壤:
通江雨量充沛,气候适宜,土壤含硒丰富,紫色土是通江茶业种植较多的一种土类,多呈弱酸性至酸性反应,占全县旱作土总面积的84.5%,主要土种有紫色夹沙土、大红土、夹沙黄泥土、黄泥土、黄沙土、石骨土、红纱泥土、石渣子黄泥土。成土母质为多种岩石分化的残积、堆积物,土壤处于幼年发育阶段,其矿质养分丰富,宜耕度深,通透性较好,适种性广。茶园远离工厂、农田、森林覆盖率高,生态良好,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,既有利于建立生态茶园,又有利于生产安全、卫生、营养的名茶,无公害茶、绿色食品茶及有机茶。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